勤书网 勤书网
登录 | 注册

第三十五章 错综复杂的线索(二)

作者:夜归宁 | 发布时间 | 2018-04-01 | 字数:3098

很显然,叶宁的这个观点其实是一个全新的观点,如果说叶宁的方向是对的话,那么说,他们之前的方向就完全是错的。虽然目前的线索来看,叶宁的观点确实是有道理,但是并不能这个观点百分之百就是对的。

“还有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肯定叶宁说的都是对的,我们就应该考虑所有的可能性。第一何强为什么会把这百合和录音机这两件东西带出去,那肯定是凶手的要求。而如果真的就像叶宁说的那样这两件东西只是想告诉我们何强的阴暗面。那么我们想想,何强的阴暗面凶手是怎么知道的?何强的初恋女友,只睡过一次,而且还是突发情况,孩子也是意外怀疑,尤其是这孩子,何强自己本人都不知道。而且,何强的初恋女友刘斐,她也绝对不会到处说自己的儿子是何强的,那么凶手是如何得知的?”

苏芒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之前刘斐不是说过,她有做过DNA检查吗?是不是检查的过程中被别人知道了?”

“对,所以,第一,凶手是通过检查机构得知的;第二,凶手是通过刘斐知道的。如果凶手是通过检查机构得知的,那么凶手可能有医学背景。如果是通过刘斐得知的,那我们就得查查刘斐的老公和儿子了。但是这两个我更倾向于前者,郑毅死的时候是东莨菪碱,卢子俊死的时候是工业酒精,张子善死的时候是水银,何强死的时候,箭直穿心脏,从这些来看,凶手应该是有医学背景的。”

“东莨菪碱虽然到处可见,但是,郑毅中的是植物提取的,如果没有医学背景,怎么能提取得到;张子善和卢子俊中的毒是很容易拿到的,但是,水银并不好保存,如果凶手真的是之前判断的从体温计里拿到的,那么,他是如何保存的。”

现在每多一点儿线索,那么距离凶手就更近一步。

“第二,凶手是如何得知法院停电的。郑毅的案子,凶手躲过了监控;卢子俊的案子,正好市政检修;张子善的案子也成功的避开了摄像头,而何强的案子,凶手不仅趁着停电和何强进行了接触,还在第二次停电的时候,杀了何强。如果说,一次,凶手知道这些是巧合,第二次,第三次,那么就绝对不是巧合了。那么,我们想想,凶手如何能准确的得知这些消息的。”

“第一起郑毅的案子,凶手只要知道监控的地方就能避开。而且这个监控已经装了有一年多了,只要凶手在这一年中观察过这些监控的位置,那么凶手避开是不成问题了。

第二起卢子俊的案子。市政检修的时候,会提前出通告。根据我们调查,在检修的前三天,市政检修通知才出来,也就是说,凶手是在三天之内谋划了作案,这个检修通知很多部门都知道,所以我们没法确定凶手到底是通过哪个渠道知道的。

第三起,宁河路的监控。这个监控已经有七八年了,但是前两年因为宁河捕捞过度,环保局又在很多地方增加了监控。所以凶手在两年内肯定也观察过位置。

第四起就是何强的案子。何强死之前的断电没法确定,因为主要原因是法院的电缆被偷了。如果说是凶手有预谋的所为,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找偷电缆的人,然后顺藤摸瓜找到凶手;还有一种就是巧合,凶手突然发现停电了,就临时决定和何强接触。不过,停电时间的前后也就一个小时,凶手能及时发现停电,还完成和何强接触,并在来电之前撤离,那就说明,凶手最近一直在观察何强。

所以,从这四起案子,凶手能准确避开所有逇摄像头,我觉得凶手预谋的时间应该不短。”

现在,已经是第四起了,凶手的很多作案手法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规律的越准确,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在下一起案子发生之前,准确的预测到凶手的行动。

“我之前看过一个电影,很多心理专家可以通过凶手的行为推算出凶手的大致年龄,你能不能帮我们做个大致的推算。”

贺鸣一直觉得这个只是电影里演的,但是,没想到这个年纪轻轻的姑娘也可以做到这个地步。

“我先做个大致的推算,一会儿我在把我们目前知道的情况发给我老师,让他帮忙做一个更准确的推算。

第一,凶手应该是女性心理,这个我们之前都说过,凶手作案的袭击处理,都体现了女性的心理化。但是,我们不排除男性的女性心理。

如果是女性的女性心理,从现场的整齐干净的作案风格来看,凶手至少作案的时候是一个人;她受教育程度高,很有可能有医学经历,如法医,护士,医生等,所以对毒品,以及人体结构都比较了解;相貌普通,她肯定出现过所有的案发现场,但是,却没有人发现她的存在;性格比较外向,能和所有的人沟通,让她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来源;年龄大约在30——35岁期间,有精力,同时自控能力比较强;未婚,或者离婚,独居,凶手作案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时间,已婚群居的人做不到这点。

如果凶手是男性的女性心理,那么年龄应该在40——45岁,身体健壮,性格外向,而且可能在比较权威的职位。已婚,但是在家里男子主义,老婆孩子对他的生活没有过多的干涉,同样,相比较女性凶手,男性的学历可能比女性凶手的学历低,但是性格外向,心理素质好,沟通能力强。”

“为什么年龄层次不同?”

“因为女性的心理相比较男性来说早熟,而且女性的精力却在三十五岁之后,就会有所下降,如果说凶手是女性,那么就会在最成熟的时候,挑选自己精力最强的时候。同样,男性比较冲动,所以成熟的比较晚,这样的控制能力很强的作案风格,不可能是一个年轻的易冲动的男性完成。”

“为什么女性就没结婚?男性就结婚了?女性结婚后,在家庭的投入肯定要很多,简单地说,你结婚之后,你老婆整天不在家,你还不会引起怀疑?相反,男性在结婚之后,对家庭的付出确的确要比女性要少很多,所以男性在结婚之后,在家花的时间较少,并不容易引起怀疑。而且,如果凶手是一个有能力,社交能力好,有魅力的人,百分之九十的男人会通过结婚来证明自己的魅力。”

如果叶宁的这个推断没问题,那我们找的凶手已经差不多出来了呀!

“根据凶手的心里推断是有很大的差异,这只是在我们找到嫌疑人的时候,给我们一个参照,并不能成为我们寻找凶手的条件。”

叶宁是学心理的,现在研究心理学的人越来越多,心理学这门科学也越来越科学。可是,学的越多,叶宁就觉得这门科学越科学越不科学。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同,如果只是把从大多数人身上总结出来的心理规律套用在别人身上,那么这么科学就是不科学。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根据当时的环境,或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心理变化,都会造成心理反应的变化。

叶宁曾经见过一个最小的嫌疑人。8岁的男孩,在母亲生下二胎的弟弟之后,把安眠药碾碎放在奶壶里喂给了弟弟,最终导致一岁的弟弟死亡。在调查的过程中,所有的警察都把目标锁定在保姆身上。

但是,在失去弟弟的母亲嚎啕大哭的时候,就被怀疑的凶手都流泪了,只有那个八岁的小男孩,很舒服的状态在看着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孩子对母亲具有天生的同情,就像很多小孩,看到母亲哭的时候,也会没有理由的跟着哭。

就像很多人的定式心理,咱发生案子的时候,都会把凶手下意识的集中在成年人身上,但是,作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专利。

“但无论怎样,这样我们又多了一条线索。谁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

“那我们现在能做的第一是查法院第一次断电偷电缆的那些人到底是凶手指使的,还是临时起意?第二,刘斐的DNA报告,到底是在检查机构被别人看过,还是被她老公和孩子看过。查看他老公和孩子有没有作案的可能?第三,查郑毅,何强,张子善有没有在同一个案子里出现过。如果真的他们四个都是帮凶,那么郑毅,何强,张子善可能在他们的案子里有交集。”

分配完人物之后,所有逇人起身离开。

“谢谢你!”

薛尚峰第一次见那样的一双眼睛,那双眼睛里就像冬天的荒原,绝望,悲凉,悲悯,但又有嘲讽和不屑。

“不必,我只是不想让你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影响力案子的进度。”

“我.....”

还没等薛尚峰说什么,叶宁就离开了。

薛尚峰一直不觉得自己那是多么大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有完人吗?生活不是演电视剧,好人不是出淤泥不染,如果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有谁会一尘不染的出来。